2015年初春,受朋友之邀,来到洛阳青要山做景区文化建设。
据山海经记载,青要山是黄帝秘都、畛水之源。民间传说是炎黄二帝大战蚩尤后罢战言和之地。因其独特的地质地貌,这里是世界地质公园,西大塬有中原腹地少见的原始森林。
来到青要山,那独特的石质纹理造就的山势,像一个厚重沉稳的北方汉子,峻峭险绝的峡壁隐约铭留着炎黄大战蚩尤的雄傲之气,千姿百态的罗汉崖上神灵隐现。我被震憾了!写生时我静坐遐想,怡然于奇山秀水之间,心中打下了山石草木的烙印,久而久之,这画的结构和用笔也就自然地变化了。这大概就是师法自然的效果吧。
外师造化,中得心源是唐人张躁总结的绘画理念。任何一座山,画家可以从不同角度找到绘画语言,潘天寿画雁荡山,一块巨石几技劲草野花,这山的气息已透露出来。青要山美在厚重,青女峰远看其峰峦叠嶂,近看雄壮威严,我就取其北方黑脸汉子的雄厚,打破构图惯例,把主体充分放在中间,采取黄宾虹反复点写皴擦加笔墨的办法,增加画面的厚重感,上部以空灵的笔法写云和远山,体现了凝重中的灵动感。
从唯美上看,国画创作取舍有其规律,而作为国粹的国画,还有其伦理传承的内涵。
在研究了武罗女神教化战俘的传说后,我创作了武罗三潭图,在三个水潭的主体上方,明显地画上步游阶梯,隐喻这路就是武罗教化战俘的目的。
青要山的野山坡上自由散漫地生长着草丛杂树,近看杂乱,远看苍茫浑然,用好傅抱石先生的抱石皴画好树丛,更能衬托山石的峻峭和潭水的清澈,
在创作慈母溪图时,用此办法,并大胆留白设潭,成为小鱼的空间,意味着慈母给水养鱼,后人才能有鱼可钓的乐趣。
青女峰上有两块巨石叫青女石,远远望去,象是一个女人前依偎一个孩子。当地人说,很早的时候山民叫这两块巨石为大闺女怀。这名字真让人思绪万干。
我反复观察,这峰恋上的神来巨石,万人仰视,当是一位心地善良、心胸博大的奇女子,她敢于面对众人怀疑的眼光和生活的窘迫,以超人的勇气收养了战乱弃子。有这样的联想,我就在慈母北望青女远景图上题上了几句话:慈母北望,青女羞涩,似应不应,怀下野童如咽。
雾绕云遮欲雨,千年是非伴日月,不知何时歇。知者仰望奇女子,路人笑谈闺女怀。
题罢掷笔,自笑这可笑的伦理情怀。
画青要山的三年经历,让我意识到,写生过程是一个反复观察和感悟的过程,要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记忆的烙印,并找到艺术语言的表达形式,显然这个过程应该很长,元人黄公望静坐江边,远望群山,如痴如醉,回还往返,历经4年成就富春山居图就说明了这一点。
(作者:邓同领,笔名老然,河南省项城市人,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,项城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)